如果給今年最有安全感的事列張排行榜,“洗手”一定名列前茅。它是回家后、就餐前的慣性動作,每認真洗一次手,就多了一重安全的保障。關于洗手這件重要的小事,大家也有各自的習慣:有人喜歡隨身攜帶免洗洗手液,有人偏愛抗菌洗手液,也有人中意隨取隨用的消毒濕巾……
你買的洗手產品殺菌效果到底如何?日前,上海市消保委對60件消毒類樣品開展了比較試驗(抗菌洗手液、免洗洗手液、消毒濕巾每類各20件)。 《生命時報》結合比較試驗的結果,并邀請專家對各類洗手產品做出使用提示。
受訪專家
天津藥物研究院副研究員 李紅珠
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教授 宗志勇
洗手液vs消毒濕巾,誰更有效?
上述比較試驗針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五種致病菌代表菌種,在5秒、30秒、1分鐘等7個時間點檢測了60件樣品對這五種致病菌的殺菌效果;
以及樣品對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。
檢測結果如下:
殺菌性能
60件樣品均能殺滅規定的菌落數量,但殺菌速度差異明顯,其中12件樣品(9件消毒濕巾,3件抑菌洗手液)殺菌最快,能在5秒內迅速殺菌,15件樣品和26件樣品分別在1分鐘和3分鐘以內殺菌,7件免洗洗手液樣品殺菌略慢,用時超過了3分鐘。

抑菌性能
60件樣品均有抑菌作用,其中36件樣品抑菌作用更強, 抑菌率在99%以上,13件樣品抑菌作用較強,抑菌率在90-99%之間,11件樣品抑菌作用略弱,抑菌率為50-90%之間。

試驗結果表明:3類產品都有殺菌和抑菌作用,但相比之下,抑菌洗手液和消毒濕巾在殺菌速度上更占優勢,抑菌洗手液的抑菌作用也更有保障。
洗手產品,跟著場合選
除了洗手產品本身的效果,它們的使用場合和使用方式也會影響清潔程度。
使用場合
有流動水時:抗(抑)菌洗手液
抗(抑)菌洗手液適合在傳染病的流行季節或是接觸到醫院、網吧、超市、銀行等公共場所的門把手、電梯按鈕等可能含有病菌的公用物品后使用。
不方便洗手時:免洗洗手液和消毒濕巾
主要針對一些不具備洗手條件、不方便洗手的場合。比如,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、外出游玩、吃飯時,可以隨身攜帶一小瓶免洗洗手液或一小包消毒濕巾。
使用方式
抗(抑)菌洗手液
如果是用流動水洗手,加上淋濕雙手和涂抹洗手液的時間,整個過程大約需要40~60秒(認真搓手的時間至少15秒)。

免洗洗手液
取適量于掌心,雙手互搓使之均勻涂布每個部位,充分作用(至少20~30秒),可有效殺滅手部病原微生物。
建議僅在缺乏用水條件的時候使用,不要將其作為常規的手部清潔手段。
消毒濕巾
不建議用消毒濕巾擦拭臉部,尤其不要直接擦拭眼睛、中耳及粘膜處。
出現紅腫、發癢、疼痛等刺激反應時,應立即停止使用,以免造成更大傷害。
洗手產品,專家怎么選?
1丨洗手液挑“衛消證字”的
市面上的洗手液主要有兩大類,一類主打殺菌、抑菌功效,產品包裝上的衛生許可證號是“衛消證字”;另一類強調芳香滋潤、水潤保濕等作用,包裝上標注著“衛妝準字”。
“衛消證字”產品屬于消毒產品中的衛生用品,需經過安全性和消毒效果檢驗才能獲得該衛生許可證號。從功能上看,“衛消證字”的洗手液在殺菌抑菌方面的功效更勝一籌。
2丨免洗洗手液選“酒精75%±5%”的
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選擇60%~80%的酒精濃度都可以,濃度太高(90%~95%)反而效果不佳。
購買免洗洗手液時重點看一下包裝,最好選“酒精75%±5%”的。此外,酒精遇火即燃,儲存時應遠離高溫、遠離明火。
在使用這類洗手液之后,不要立即靠近明火,例如點蚊香、抽煙、使用有明火的灶具等,避免發生意外。
3丨濕巾選有獨立包裝的
如果選購非獨立包裝的濕巾,最好有密封貼、密封蓋,抽取后及時貼好密封貼、蓋好密封蓋,有效防止濕巾干燥和細菌滋生。
小貼示
1. 洗手后紙擦更衛生
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專家黃存瑞博士表示,與用烘干機相比,用干凈的紙巾擦手干得更快,還能更有效地防止病菌傳播。
他指出,用紙巾擦手10秒鐘即可擦除皮膚表面96%的殘留水分,擦15秒即可去除99%的水分。
2. 備一支護手霜
洗手液和消毒濕巾在除菌的同時,會加速皮膚水分的流失。反復多次使用,容易造成皮膚干燥等問題。
本身就是干性皮膚的人,更應該常備一支護手霜,洗手后及時涂抹。
無論哪種洗手液,都最好在有效期內用完,如果使用時間過長,洗手液本身也會滋生細菌。使用過期洗手液,不但起不到清潔效果,還可能會讓雙手“越洗越臟”。
營業執照公示信息
關注
麥當勞肯德基掀起打折促銷潮 背后的真相是什么
天津雅迪召回TDT1126Z型電動車 腳踏間隙不合理怎么回事
科創板上市的芯海科技賄賂地方官員獲取政策補貼 凈利潤疑似“參水”
海南免稅店有多便宜 一臺iPhone便宜2000多 每人限購4件